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,突然发现牙龈上似乎有牙齿生长的迹象,或者感觉牙齿变得越来越长?其实,这些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,比如牙龈萎缩、年龄增长、刷牙方法不对等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牙龈长牙齿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牙龈萎缩与牙齿“变长”
特别多成年人会有“牙齿越来越长是怎么回事”的疑问,其实这可能是被牙龈萎缩盯上了。牙龈萎缩指的是牙根部位的牙龈退缩,将牙根暴露出来,所以牙齿会看起来越来越长。它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牙齿问题,不像智齿、龋齿、牙不齐等可以通过治疗修复,牙龈萎缩导致的牙齿变化是不可逆的。
牙龈萎缩有诸多症状表现。牙齿会变长,牙缝也会变大,吃东西时容易塞牙,牙根外露还可能伴有口臭。牙龈边缘会微红肿,牙齿可能会松动,并且变得敏感,受到冷热酸甜刺激时,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。
导致牙龈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随着年龄的增大,牙龈的附着高度比年轻的时候要低,许多人的牙周组织因长期受到各种机械性损伤和炎症的刺激,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牙龈萎缩。牙周炎症也是常见原因,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会使牙斑菌、牙结石在牙缝间堆积,刺激牙龈,引发牙周炎症。刷牙方法不对也会有影响,刷牙用力不当,会刺激牙龈,还会“锯”掉牙槽骨和牙龈;不正确地使用牙签会刺激局部的牙肉和牙槽骨,形成牙龈萎缩。此外,不良口腔修复体,有的假牙材质不好会刺激到牙龈,发生炎症,从而造成牙龈萎缩。

牙齿缝隙变大与牙龈萎缩
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口腔问题,牙齿缝隙变大不仅影响面部美观,还会影响讲话发音。牙缝越来越大可能是牙周病或龋坏导致,而牙缝大一般多见于牙龈萎缩。牙龈萎缩是不可逆的,所以重点应放在预防上。牙周炎、牙结石、牙龈炎、牙龈脓肿、食物嵌塞等,都是刺激牙龈萎缩的原因。
有些牙齿缺损呈“V”状,被称为楔状磨损。导致楔状缺损的原因有:牙齿的颈部硬组织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损;酸的作用,牙龈沟内的酸性分泌物,唾液PH值偏低、酸性食物、胃病反酸、接触酸的工作都可能使牙齿硬组织脱钙溶解;牙刷毛实力强,经常用力横刷牙,天长日久在牙颈部就形成小的缺口。
牙缝也就是牙间隙,正常情况下,牙缝被牙龈组织充满,牙龈乳头特别容易发炎出血。每次牙龈乳头从发炎到消炎的过程中,都要坏死脱落,导致牙龈乳头高度降低,牙缝就会越来越大。牙齿长期嵌塞食物也会导致牙缝变大,食物嵌入牙间隙,压迫牙龈组织,可发生牙龈乳头的坏死,进而加大牙缝。嵌食的原因可以是牙齿龋坏,也可以是牙周炎性的牙槽骨吸收,造成牙齿松动。

牙龈肿痛与牙齿问题
牙龈肿痛是常见现象,人们在牙龈肿痛时会特别痛苦。牙龈肿痛是牙龈发生重度的一种表现形式,牙齿周围的结石或其他刺激会导致牙龈及牙周围肿痛。一般可以到口腔医院进行局部治疗,比如清洗牙齿周围、对肿痛部位用药,还可以通过洗牙或者去除牙龈下面的牙结石,减少对牙龈的刺激,改善肿痛症状。
牙龈肿痛的原因有多种。上火是常见原因之一,天气干燥,人们喝水少,又比平常吃辣的食物多,就会导致上火,进而引发牙龈肿痛。忽略口腔卫生也是重要因素,牙齿中经常有食物残渣,容易导致牙龈肿痛。此外,一系列牙齿疾病,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出现牙齿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牙龈肿痛。
解决牙龈肿痛有不少办法。如果是因为火大引起的牙龈肿痛,可以去口腔医院服用药物缓解症状,也可以用盐水漱口,盐水能起到杀菌作用,缓解肿痛症状。长智齿导致的牙龈肿痛,可能需要拔牙治疗。

预防牙龈问题的方法
为了预防牙龈萎缩等问题,要定期做口腔检查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。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也特别关键,刷上颌后牙时,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,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,然后转动刷头,由上向下刷,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,里外面刷法相同。刷下颌后牙时,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,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,转动刷头,由下向上刷,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,里外面刷法相同。上、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。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,可将牙刷头竖立,上牙由上向下刷,下牙由下向上刷。刷上下牙咬合面时,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,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。
刷牙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,并坚持饭后漱口。每次刷牙需3 - 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。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,因为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,否则,在夜间睡眠状态下,口腔内滋生细菌,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,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。日常尽量使用牙线清理牙刷难以到达的位置。
总之,牙龈长牙齿或者牙齿出现各种异常现象,背后都有其原因。我们要重视口腔健康,了解这些知识,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,才能拥有健康的牙齿和牙龈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牙龈方面的问题,应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,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。
